第(1/3)页 姜念把桃子带回家,孩子们一人分一个。 “好大的桃子啊!” 铮铮和楚楚喜滋滋的,看着都觉得好吃。 “有毛哦,要用盐巴搓洗。” 住海岛的好处,就是盐巴不限购,姜念教孩子们用盐巴搓洗一遍,桃子变得很干净。 也给婆婆洗了一个。 宋清雅吃着新鲜清甘甜的桃子,感慨道:“南方的桃子比较硬,不过脆甜,北方的桃子都是水蜜桃,吃的都是果汁,不费牙。” 姜念便道:“喜欢吃,明天赶集我买一些回来。” 空间农场的水果很多,她正愁找不到合理的方式拿出来给他们吃。 现在霍骁不在家,说是赶集买回来的,婆婆会相信。 第二天姜念中午休息的时候出去集市逛了一圈。 五天一个赶集日,很是热闹。 好些农民都挑着自产的农作物来出售,一般是妇女和老人,年轻人都参加生产队劳动挣工分去了。 这个集体年代,除了集体计划生产农作物,农民各家都有分自留地,自留地按人口分,南方耕地少,一人分一分的地,大概60平方,人口多的人家,自留地面积就很多,甚至有半亩的,自留地一般在自家门口不远的地方,方便劳作。 这就是后来每家有的菜园子。 55年就立法规定自留地生产的农作物,农民可以自由支配。 很多农民家的自留地除了种青菜就种水果和粗粮,赶集的时候可以拿出来出售,这种交易是合法的,还不需要交税。 农民都靠这些农作物出售,作为家庭日常零用开支,因为生产队都是年末了才能发工分钱。 而且,一家人挣的工分是要先抵扣全家人口从生产队分配粮食所占的工分,一百斤稻谷(出米七十斤)大概要花九元的价格从生产队购买,但十个工分差不多只值3-4毛钱,干满一个月最多只能挣十二元,七十斤大米也不够全家人吃,所以,如果一家人只有一个人挣工分,是挣不到全家人口粮的。 有工分结余的人家才有钱发。 参加劳动少,小孩多的人家,劳动力少,不但领不到工分钱,还倒欠生产队粮食钱是常有的事。 有的人家就指望自留地的产出,或者养点鸡鸭猪卖了才有钱还生产队欠的粮食钱。 除了农民卖自家自留地的产物,各生产队也会安排社员出来售卖集体耕地生产出来的农副产品,作为生产队的副业增收项目,不然,光靠种粮食,分配给社员后每个生产队都没有钱。 姜念逛了一圈,发现今天市面上没有农民卖粗粮。 红薯玉米土豆,豆子都不见人卖。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