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更奇怪的是,由察举或是九品中正制又或者是科举选出来的这些并不精通律法的官老爷们,恰好就能维持住天下的稳定,甚至还能得到百姓的信服,被百姓称之为青天大老爷的也不乏人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埋葬大清】 【】 朱皇帝笑眯眯的问道:“你能不能告诉咱,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朱皇帝的话音落下之后,朱简煐同学已经傻傻的愣在原地,额头上也不断的因出冷汗。 朱简煐同学傻傻的望着朱皇帝,问道:“难道这就是父亲所说的礼治?” 朱皇帝笑着点了点头,说道:“不错,这就是礼治,中原堂口治天下从来就不是靠的什么明君圣主和忠臣、贤臣,也不是律法,而是礼,一套围绕着礼而产生的规则。” “因为皇帝担心有人夺取皇位所以要定下谋逆诛九族的规矩,官员和士绅们担心自己的利益受损所以要限制皇权,百姓担心自己的利益受损所以希望有一部能够保护自己的律法。” “所以,从皇帝到天下万民都需要一套规则来保证自己的利益,同时对能够影响到自己利益的群体甚至于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进行约束。” “而这套规则,就是礼!” “经过孔、孟的总结和儒家、法家等学派的发扬光大,礼,已经成为中原堂口所有人心中的底线,也正是这道底线,承担了近乎于律法的作用。” “正是因为这道底线已经深入人心,所以那些官老爷们很多都不精于律法,但是却能通过律法来代天牧民,也正是因为这道底线已经深入人心,所以百姓平时也有自己的行事准则,轻易很难触碰到律法。” “所以,中原堂口自古以来就是依礼治国而不是人治或者法治!” 说到这儿,朱皇帝又笑着问道:“所以,你现在明白为什么要设置礼部,为什么礼部会跟户、吏、刑、工、兵合称六部了吧?” 实际上,礼部并不是跟户、吏、刑、工、兵合称六部,而是隐隐凌驾于其他五部之上,甚至可以称之为六部之首——因为礼部掌握着礼法! 朱简煐同学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接着却又一脸懵逼的问道:“那父亲一直推动法治,便是要依靠法治来代替礼治?” 朱皇帝微微点头,沉吟道:“无论是礼治,还是法治又或者是人治,最终的本质都是为了维持规则的稳定和平衡,但是时移事易,任何一套规则都有其本身的局限性,并不能够适用于所有的时代,礼治、法治又或者人治自然也都一样。” “当旧有的规则不能和新的规则相匹配,两者之间就会产生剧烈的冲突,自然也就会出现孔夫子所说的礼乐崩坏。” “比如说,如果咱们大明还是跟之前的大明一样,哪怕是跟大清一样,那咱也不需要推动什么法治,直接把大明以前的那一套制度甚至于大清的制度拿来用就行。” “但是大明跟以前的历朝历代都有所不同,无论是疆域还是丁口数量都远超历代,各种明面上的、背地里的问题也都远超历代。” “别的不说,汉时的文、景皇帝一定不会像咱一样头疼海外军事基地的开销,永乐皇帝也不会像咱一样头疼草原上的牛羊该卖到哪儿去,钱聋老狗更不可能像咱一样操心天下百姓家里的娃子们读书的事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埋葬大清】 【】 “所以,以前的那些制度已经不适用于咱们大明,该改的地方就必须得改,让它变得适应咱们大明才行。” “拿下新南威尔士,恰好就是一个尝试!” 第(3/3)页